回到首页 返回顶部
环保动态

你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环保动态

西藏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支撑作用,严守生态保护 红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硬屏障”
发布时间:2025-11-13 文章来源: 生态环境厅


案例地点:西藏自治区

应用方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一、案例概况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和亚洲著名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河和伊洛瓦底江均发源并流经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同时境内分布有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和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两屏三带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大江大河中下游的水源补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藏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支撑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硬屏障。随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深度落地,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向好态势,跻身全球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行列;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成效卓著,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为全国生态安全大局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战略支撑。

二、亮点做法

一是锚定战略定位,生态空间刚性约束全面强化。始终秉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核心战略定位,西藏自治区将生态空间管控要求贯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全过程,以制度刚性筑牢生态安全底线。2020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阶段性成果,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60.04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9.95%2025年动态更新,全面衔接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最终确定红线面积达60.78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54%。这一划定成果不仅实现了生态保护范围的科学拓展,更以面积规模、占比比率均居全国首位的核心优势,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构建起不可逾越的刚性边界,从空间维度保障了亚洲水塔功能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

二是聚焦保护优先,精细化分区管控体系落地见效。全域覆盖、重点突出为原则,西藏自治区构建并实施保护优先的生态环境精细化分区管控方案,通过单元化管控实现生态保护的精准发力。方案结合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敏感性及保护需求,科学划定476个优先保护单元,形成广覆盖、强聚焦的保护网络。这些优先保护单元将生态保护红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江河源头、冰川核心管控区及自然保护地等关键生态区域全面纳入,通过统一的管控标准、协同的治理措施,将分散的重点保护区域整合为系统性管控体系,既避免了碎片化保护的局限,又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通性,为全区生态功能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提供了精准的空间载体。

三是聚焦亚洲水塔安全,江河源头保护精准发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水环境优先保护分区聚焦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管控核心紧扣强化源头控制、严格空间布局,明确禁止可能污染水质、破坏目标水体水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从源头夯实亚洲水塔生态根基。在此基础上,西藏七地(市)进一步细化刚性要求,七地(市)总体管控要求明确涉及源头水保护区的区域,全面禁止开展不利于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活动,从地方层面筑牢江河源保护底线。为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落地落细,西藏先后出台专项政策构建闭环管理体系:202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江河源保护行动方案》(藏政发〔202121号),以三大行动九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江河源保护,其中管护行动4项实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工程明确提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科学布局江河源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22年,印发《西藏自治区江河源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针对上述工程细化两项关键举措:一方面是由区生态环境厅牵头,202512月底前完成三线一单数据共享与应用平台功能升级,强化成果共享共用,充分发挥其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中的底线约束与决策支撑作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是长期在江河源区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推动其与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深度联动,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三高项目进入,构建起源头防控制度保障长效监管的江河源保护体系。

四是紧盯青藏高原生态,冰川保护体系全面构建。针对青藏高原冰川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特殊性,西藏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率先夯实基础——科学划设43个冰川管控单元,精准覆盖来古冰川、米堆冰川、卡若拉、康马珠穆岗拉、冷布岗日、布加岗日等关键冰川区域,为冰川保护划定明确空间边界,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法规+名录双轮驱动完善制度保障:一方面,制定《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明确冰川保护的目标、责任与管控措施,为冰川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20258月正式发布《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名录》,将223条冰川纳入分级保护体系,根据冰川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稀有性、社会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进行分级保护。这套空间管控单元+专项保护法规+分级保护名录的精细化模式,既实现了冰川保护的全域覆盖,又确保了管控措施的精准适配,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冰川消融风险,为守护青藏高原核心生态资源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三、应用成效

一是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得到坚实保障。通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分区管控措施,西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防护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全方位巩固,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已成功跻身全球优质生态区域行列

四、案例启示

构建了“战略定位-分区管控-精准保护-体系构建”四维一体的模式:通过锚定战略定位强化生态空间刚性约束,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依托精细化分区管控体系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聚焦“亚洲水塔”安全与青藏高原生态,以江河源头保护与冰川体系构建为核心,打造关键生态功能区保护的示范样本。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藏ICP备07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5400000014

地址:西藏拉萨市金珠中路26号     电子邮件:STHJXXZX@163.com   电话:0891-6849012